佤医研究所

您当前的位置: 主页 > 佤医佤药 > 佤医研究所

佤族人民的疾病观

2021-09-15 15:33 发布人:王明凯 浏览:

   佤族是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国内佤族总人口数为429709人,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边陲的“阿佤山区”,千百年来,佤族人民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与自然、疾病作斗争,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知识,口口相传、世代继承,形成了佤族人民独特的医药经验和技术,为佤山人民的生存、繁衍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疾病观是对疾病产生的原因、疾病的发展变化以及疾病治疗的看法和观念。一个民族疾病观的形成,与他们生存的自然环境、所处的社会环境等相关,还与民族文化、民族心理关系密切相关。佤族这个生活在西南边陲的民族,有着本民族对疾病发生、发展变化机理以及疾病治疗的独特看法。经过长期摸索、提炼、总结,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疾病观。并用于医疗实践,指导临床,为本民族的生存和繁衍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现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不仅能使我们更好的了解佤族,而且也是我们追溯医学起源的“活化石”。现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佤族人民对疾病的认识。
  佤医认为,疾病的发生与地理气候环境关系密切。地理、气候环境不同,当地物产、人民的饮食结构、风俗习惯各异,从而人的体质不同,对外邪的易感性不同,所发疾病就有差别。
  佤族地区多山地、少平坝,海拔差异大,多呈立体性气候。居处山区丛林、当风之地者,天气寒冷,易感风邪而出现肢体关节肌肉酸痛或肢体抽搐等症;居于凹地或靠山沟水边,与水接触多的阴暗潮湿之地,易感自然界的冷风寒湿邪气肢体重着、酸胀麻木;平坝之地高温、湿润、静风,易出现湿雾瘴气,居于此地的人群,易得热风症。
  在佤医的观念中,人来于自然,属于自然的一部分,必定与自然有相通之处。当人体发生疾病时,总要效法自然,把人与自然联系在一起,从中寻找解决的方法。
  同类相补,人与自然物相同部位或相同作用部位含有相同物质成分,人食用后对相应部位有补的作用。如心脏有病,心血、心气不足,神志不安,可吃鸡心、猪心。
  类比为用,通过观察自然物的生长习性和长养状况用药也是佤医用药的方法之一。如草药毛石尾的利水应用,佤医认为,生长在岩石上的要比生长在地上的利水作用好。因为植物的生长要以足量的水分为基础,能在岩石上生存,可见其吸纳利水的功能很强。因此,佤医首选岩石上生长的毛石尾(石韦)利尿。
  佤医疾病观是佤族人民长期的医疗经验总结,是佤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产生于具有明显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的佤族地区,带有原始思维的意象性、集体性和神秘性,具有其特色的独到之处。在此疾病观的指导下,佤族人民一次又一次战胜病魔,维护了本民族的健康与延续,确有其存在和发展的价值。此文只能简单介绍佤族医药疾病观的“冰山一角”,为了保存和利用好这一宝贵的医疗文化遗产,需要对其进行深层次的提升和研究。
本文作者:王明凯
  现就职于临沧市中医医院。毕业于云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主修中医男科方向,研究生学历,获得医学硕士学位,师承云南省中医医院秦国政教授,曾在云南省中医医院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共预备党员,省级优秀毕业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云南省临沧市胃癌中西医协同协作基地项目成员,临沧佤医药普查、挖掘整理及应用研究项目成员,现发布中医相关科普文章20余篇,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或参与课题5项,省级奖励4项,校级奖励14项,《经典中医研究》杂志青年编委,工作于临沧市中医医院,专业泌尿/中医男科方向。
       擅长:男性性功能障碍、不育、前列腺疾病、肾结石以及相关女性难治性尿路感染及尿道综合征、过敏性紫癜、内耳眩晕症、皮肤方面等相关疾病。
  编辑:李奕圻
  审核:王亮友
  参考文献:
  [1]刘宝林,艾健,庞益富.佤医疾病观浅探[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19):135-136.
  [2]艾健,庞益富,王志红,等.自然环境因素对佤族医药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07):162-163.
  [3]郭绍荣,李学兰,里二,等.佤族医药起源及其发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1994(02):1-4+4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用药咨询